DG真人

新闻中心
NEWS

《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意见》政策解读

宣布时间:2017-03-03


       近日 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 ,现对政策出台配景和主要内容进行解读。
一、出台配景
       2014年初 ,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下发《关于开展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意见》(闽委办发〔2014〕7号) ,要求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开展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,全面停止“两违”蔓延势头 ,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,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,明显改观全省城乡面貌。三年来 ,全省累计视察摸底1.63亿㎡ ,拆除1.43亿㎡ ,新增“两违”获得有效停止 ,“两违”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效果 ,有力有效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和城乡情况面貌改善 ,治违事情获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普遍认可。但各地仍然保存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,新增“两违”时有爆发 ,历史违建分类处理推进缓慢 ,常态长效机制有待落实。
中央都会事情集会、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都会计划建设治理事情的若干意见》(中发〔2016〕6号)明确要求“用5年左右时间 ,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 ,坚决停止新增违法建设” ,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制定并下发《都会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事情五年行动计划》。为贯彻落实上级要求 ,进一步牢固专项行动结果 ,全面提升依法、科学治理城乡建设能力和水平 ,省住建厅在认真总结三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 ,牵头起草了《关于深化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意见》 ,并征求各设区市、平潭综合实验区治违办 ,以及省委组织部、宣传部、省民宗厅、公安厅、财务厅、领土资源厅、工商局、信访局、法制办、电力公司等省治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。经省领导同意 ,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。
二、主要内容
       《意见》主要围绕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事情的总体目标、重点任务、事情要求等三个方面做出具体要求。
        (一)总体目标。结合目今全省还保存不少历史存量“两违”的实际情况 ,《意见》提出从2017年到2019年 ,全省每年应综合治理“两违”面积不少于3000万平方米 ,至2019年底前 ,增量基本控制 ,存量基本整治 ,形生长效机制 ,城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,全省城乡情况面貌再上新台阶。
       (二)重点任务。针对目今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尚未有效解决、需要进一步牢固提升的问题 ,《意见》明确了全面深化提升的五项重点任务。一是重点问题整治提升。继续实施“四重点、五部位、六先拆” ,把违规建设形成的危房作为治理重心 ,全面推进都会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 ,强力整治城乡结合部“两违” ,集中清理公路沿线“两违” ,严格规范集镇建设秩序。二是历史存量处理提升。明确历史存量处理目标 ,对辖区“两违”情况实行再摸底再核实 ,建立历史存量违建处理联动机制。结合计划调解、项目建设、土地衡宇征收、都会修补和生态修复、城中村革新、生态情况整治等事情 ,接纳拆除、没收、完善相关手续、临时使用等方法分类施策 ,逐步化解历史存量。三是“无违建”创立提升。在全省开展“无违建”示范点创立事情的基础上 ,引导群众积极加入 ,注重分类创立 ,强化考核问责 ,进一步总结提升 ,掘客亮点 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,以点带面 ,扩大示范引领作用 ,推进全域“无违建”。四是拆后土地利用提升。增强拆后建筑垃圾清理 ,完善拆后利用计划 ,落实利用步伐和部分责任 ,建立实施土地利用激励机制 ,统筹计划建设 ,做到拆后腾出土地宜耕则耕、宜建则建、宜绿则绿 ,惠及群众 ,美化情况。五是常态长效机制提升。进一步建立健全“两违”综合治理的综合协调、执法拆除、源头防备、分类处理、审批疏导、拆后利用、考评问责等七项长效机制 ,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常态化治理 ,实现“不可违、不敢违、不想违”的目标。
       (三)事情要求。在总结三年行动效果的基础上 ,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步伐 ,突出重点整治 ,加速分类处理 ,全面完成各项事情目标任务 ,《意见》提出了六点要求。一是完善事情体制。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,健全完善事情体系 ,厘清各个层级及各职能部分的事情职能 ,全面落实属地治理和职能部分监管责任 ,明确职责分工 ,建立事情责任清单 ,整合资源力量 ,实行治理重心下移、力量下沉、包管下倾。二是健全防控机制。对新增“两违”行为继续实行“露头就打、出土就拆” ,落实“两违”巡查机制 ,完善分片包干、责任到人的巡查、制止、报告制度 ,建立“两违”综合监管平台。强化部分联动配合 ,增强执法协查协助 ,通过限制经营许可、产权挂号等步伐 ,实施快速查处 ,倒逼自拆。三是强化治理步伐。要求各地进一步强化治理步伐 ,接纳第三方购置效劳等方法推进事情 ,强化“两违”基础信息的收罗、共享和应用 ,流通投诉举报渠道。建立黑名单制度 ,将情节严重的“两违”作为不良信用信息 ,纳入征信平台 ,依法征集宣布 ,实施失信惩戒。增强历程监管 ,实施加入主体倒查追责。四是突出激励问责。要求各地完善考评机制和激励步伐 ,运用效能监督、绩效治理、部分评价、民众评议等形式对治违事情进行综合评价 ,通过“以奖代补”、用地指标激励等方法对治违事情予以资金、政策支持。要把治违事情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察评价、单位个人评先评优的内容 ,对“两违”多发频发或者治违不力的 ,实施倒盘问责 ,对领导干部黑暗加入、纵容、支持“两违”的 ,严肃追究责任。五是增强事情包管。推动地方立法 ,增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,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良性互动机制。通过“多规合一”平台 ,做好城乡计划、土地利用计划和各专项计划衔接 ,包管村民建房用地指标 ,规范农村个人建房治理 ,疏导群众住房刚性需求。六是积极营造气氛。加大规则政策宣传力度 ,推行媒体公示制 ,曝光“两违”案例 ,按期宣布拟拆名单 ,并跟踪宣布拆除情况。增强涉违舆情监测、研判、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,强化正面典范引导。



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9号

网站地图